×

navicat15破解失败案例

navicat15破解失败案例(navicat15破解工具)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6-01 00:40:30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17年10月9日,是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培训班学习的第二天,学习安排是参访名校——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参访主题是学校育人文化营造。一眼望去,东风东路小学虽说不上高大尚,但错落有致的布局给人一种简洁大气之美。半天的学习交流活动,最触动心灵的莫过于是陈晓校长关于本校办学理念的内涵阐述,下面就选取部分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和反思。

  一、循规律、守规则是教育发展的前提

  “你如何理解敬畏?你敬什么?畏什么?”陈晓校长别开生面的开场白让学员们陷入思考,“敬,指敬重教师这份职业;畏,指担心自己的不足,不能做到最好。”以上是我所想,而陈晓校长给我们的解释则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敬——敬规律;畏——畏规则。由此说来,在教育教学中,敬规律,不仅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应包括教师专业成长之道;而畏规则,则是促进师生发展所建立的规则规章,正所谓,没有规则不成方圆,适当的约束是必要的,也是教育发展的前提。

  二、更科学、更广阔是教育发展的航向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是教育的根本

  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层次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标尺。东风东路小学就是以学生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一所人人向往的学校。近三年来,该校(集体)、教师、学生共获奖3324项,其中学校奖项占4%;教师占23%;学生占73%;以上学生获奖数据的大比例,让我不禁心生敬佩,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该校的教育侧重点与众不同,给予学生多元的成长平台、注重个性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反思我们的学校确实做得不够,应根据学生的禀赋与特长搭建多方位的学习平台,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课程开发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课程的多元化设置是东风东路小学的一大亮点。该校的教育目标是做一名优秀的东风东路人,从学生层面来说,就是要培养一名优秀的东风东路学生,人人以成为该校的学生为荣,将来学校以学生的成长为荣。而以上目标的落实,东风东路小学是一步一个脚印依托课程的开发,以下的案例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案例一:开发课程超市

  四至六年级学生根据课程表,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两节课连上),将音乐、体育、科技、美术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比如音乐课可以设置:声乐类和乐器类等;体育可以设置球田径类等……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同一个时间走班制选课上。

  回想我所在的学校也有跑课形式,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时间设置不同,我校是每周五下午两节课都是跑课活动;二是全校学生参与。不足之处是跑课课程的教学教研及培训跟不上。

  案例二:开发实践课程

  暑假没有书面作业,以提升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全部的学习任务。具体内容列举以下有:一天半小时做家务,半小时运动,半小时阅读,存储一次钱,一次外出旅游,navicat15破解失败案例了解民生民俗等。暑假解放学生的双手,不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假期的学习内容,这做法与其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案例三:系列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职业了解”

navicat15破解失败案例(navicat15破解工具)

  课程安排:

  1.寒假实践活动:在家长的引导下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了解工作意义、时间、内容等,力所能及的尝试简单的工作,并将所思所获用文字、视频等上传到班级邮箱或在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2.开学的第一天:交流“未来的我”。谈谈我未来职业的认识,画出未来职业的我。

  3.开学的第一周:职业进课堂。每个年级推选一位家长给孩子讲课,主题是“我的职业”,主要有以下工作要点:一是推选的家长职业根据孩子的喜好作为参考;二是家长的课由年级备课组进行磨课,讲究家长进入课堂教学的质量;三是上课的前一天,学生去学校官网上去选课,限定听课名额,先报先得。

  主题课程系列化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的教育要尽可能的时空广阔、目标广阔,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平台展示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navicat15破解失败案例(navicat15破解工具)

  (三)以家校联动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

  一位外国教育家曾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家进行多么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校联动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虽然今天陈晓校长关于家校合作的具体做法没有过多的提及,但关于“职业了解”的家长课程可见一斑,东风东路小学就是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自愿报名,走进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并开展教育活动。只有将家长培养成我们的助教,让家长协助老师参与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孩子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

  三、驱动性、开发性是教师发展的动力

  教育就是育人,学校就是育人的场所。所以,教育的根本指向就在于人。然而,对于学校而言,所谓“人”,既是学生,也是教师,以师生为本,东风东路小学没有将其成为一种口号,而是成为一种自觉的办学思想和行为实践,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环节、服务过程、环境营造、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开放性的体现人文价值和关怀,体现出对人的情感、人的需求、人的个性的关注、满足及尊重。

  (一)驱动力3.0破解教师职业倦怠

  何为驱动力3.0?这是一个颇有新意的话题,陈晓校长就此给大家娓娓道来:“驱动力3.0”来自于一本关于动机理论领域的的畅销书,名为《驱动力》。书中总结了近50年来有关积极性/敬业度(Engagement)的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驱动力3.0的概念。作者提出,驱动力1.0只是一种为生存所产生的生物性驱动力,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于是就诞生了驱动力2.0,即是寻求奖励,避免惩罚;而在不远的未来,每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驱动力系统升级到21世纪的新系统,其所必需的核心不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自主、专精和目的”,即“驱动力3.0”。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需要3.0的驱动力去破解。工作十五年以上的老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们已经熟知“规则”,知道如何不被惩罚,缺乏内在动力,“知足常乐”的消极心理占主导的地位。要转变这种倦怠现象,充分激活并唤醒老师们的驱动力3.0势在必行!

  (二)提升教师的自主性是解决策略

  激发教师的自主创造力是破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密码。陈晓校长的做法是以点带面,以课程的开放性为例,除了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给予科任教师思维解放的空间。陈晓校长给大家分享了以下一个案例:该校开发了一个课程主题是“畅游地球”,共十八个班,其中十个班分别是十个国家的通识学习;另外八个班是主题学习。每个班有200元活动经费,各班的活动场地都集中安排在室外,每个学生一本护照,学生每去到一个国家先盖章再“入境”。以上的课程设置都是来自于学校层面的策略,在该项课程活动结束后,该校的一位班主任老师深受启发,于每周五下午在本班自主开设了埃及知识课程,内容涉及地貌概况、历史文化、文化课程等。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自主案例开发得到了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和校内校外的大力宣传,大大激发了这位老师的教学热情,越干越有滋味,由被动参与转变为自主创造,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课程的为开发者,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领导者,这正是驱动力3.0”的最终目的。

  四、 启示

  教育是道,不是技术,其根在人,师生为本。回归教育的本真,就是通过恰当的引导,使人在理性选择的自然生态下回归生活、自主成长、自动学习,把学到的东西和知识通过内化,转变成个人的信念和行动,从而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这里所指的人,包括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半天对东风东路小学的观摩和学习,对比我所在的学校有以下的启示:

  第一,回归教育的本真,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是教育的第一要义,navicat15破解失败案例他们的精神、情趣、人格这些生命本质的东西不应该被冷落忽视,他们的志趣、爱好和个性更应该被重视。

  第二,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打造优质教师团队,将每一位都成为领导者。在管理上要实施“给位子、搭台子、压担子、抬轿子”措施。给位子,就是及时任用,让人才有职有权。搭台子,就是放手让人才工作,充分相信人才的创造性,让人才大胆表现。压担子,就是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人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抬轿子,就是充分、及时鼓励人才取得的每一个春节,为他们的发展鸣锣开道。

  第三,家校教育要大胆创新,从校内回归到校外。家长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教育书籍,比如每学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历教孩子,这种让家长进讲堂的形式,让家校合作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实现教育优质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让教育平台“阔”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晓.桃李争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81-184,

  [2]严华银.今天如何做校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曾仕强著.中国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沈佳慧.没有边界的教室[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